摄影与我
我一直认为“摄影”这个词离我很远,但是,我离它似乎很近。
1
小时候家里有一部胶片傻瓜机,但在我有限的记忆里,我与它几乎没有多少交集。那是一个胶片开始落寞的年代,便捷简单的数码设备更受人们欢迎。
我对影像开始有意识,是从一部三星DV开始的,现在看来可以说它是我接触摄影的契机。
那时小型摄影机还是用磁带来做存储介质,我们每拍完一盒,都会去店里把他转录成视频文件再刻成光盘,然后用那盒磁带进行新一轮拍摄,如此反反复复。
可能对于年少的我来说,那真的只是一个玩的过程,我用它来记录身边的人,也用它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和想象。那些影像即使没有什么意义,却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。
动态的影像总是比静态的更加吸引人,就像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看短视频看电影,而很少去看摄影展。摄影机在人的手里,可以玩出千变万化的效果,这可能也是我最初爱上看电影的原因之一,甚至到现在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依然会拿出一部分精力来观察画面,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兴奋。
2
DV光荣退休后,初三那年,因为母亲工作的原因,家中购买了第一台数码相机–索尼Cyber-shot DSC-H10,那也是我第一部真正接触到的相机。
那时我依然没有摄影的概念,只知道它能满足我的一点小小欲望。记得有一段时间,脑子里经常回放的是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电影场景,我就拿着它,像摄影师一样穿行于家里的各个角落,连构图和移位都似电影一样。(正在电脑前的我,想起这些事,忍俊不禁)
这台相机现在依然在家中活跃,我也掌握了当年不懂的那些转盘上的模式和参数,但是拿在手里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那种满足感。
3
大众化的数码相机越做越小,手机反而越做越大。最后,手机取代了相机。
高考之后,我得到了我人生中第一部智能手机–小米2s,当年还并不激烈的手机市场中,小米可谓是年轻人的菜,但对我来说,智能机的新鲜感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,我可以随时随地地拍照了。
按快门变成了一种快感,一种不用花钱就能感受到的快感。手机中的照片越来越多,也越来越懒得去看,去翻,存满了就把它们扔到硬盘里,像一壶酒被深埋地下,只不过,多少年后它也不会改变。
后来我开始想提升自己的技术,我没有去买多么专业的设备,没钱是我的主要原因。我开始找各种资料,学习iso、光圈、曝光时间之类的东西,我开始迷恋上手动曝光,享受着自己掌握一张照片的效果的成就感,虽然不乏有装x的成分,但我觉得发现了新大陆,沉迷其中无法自拔。
4
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怀旧的人,但这怀旧并不是守旧,而是在你厌恶了高度的智能化后,你会想追回那种需要自己动手的乐趣。我说的就是胶片摄影。
我在工作之后接触了胶片,原因可能和很多人一样,被它的色彩所“毒”到。虽然后来才懂得所谓的“真实色彩”不过是扫描仪的一套预设配置,但是胶片摄影的魅力远不止此。
玩胶片的门槛也是它的乐趣所在:想玩转一台全手动的胶片机,需要你有一定的基础,一旦掌握,就如同打开潘多拉魔盒一般;另外,胶片摄影是最需要耐心的,你无法立刻知道你按下快门的一瞬间会出现什么奇妙的效果,它们需要经过药水冲洗的仪式才能完美呈现出来,这也能放慢你拍摄的节奏,更多去思考一些东西。
之后,我逐渐开始喜欢上徒步旅行和早起,一个背包,一部相机,在人们依赖着床和空调的周末,我开始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。虽然我不能像那些雄心勃勃的人,动辄上千公里的长途跋涉,但我希望,在生活在一个城市的有限时间里,尽我最大的努力,探索并记录下它的每一面。
现在我的装备很简单,两机两镜,一台单反,一台旁轴,器材从来就不是好作品的充分条件,所以尽量控制自己购买器材的欲望。记录生活就是应该简简单单。
最后放一张全部家当。
(原载于豆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