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电影夺回片尾
起因
前一阵突然想起这个问题,具体原因忘了,不过对于电影院的这一做法,我还是深有体会的:每次只要一放到片尾,立马就开灯,一秒钟都不耽误,而观众也是习惯性的都起身准备走,就算有几位还坐在座位上,也待不过一分钟,然后就很简单了,直接关掉放映,管理人员开始清场。
最近印象比较深的还是一次去看《战狼2》,因为片尾字幕过后还有一段彩蛋,里面包含了未完待续的内容,结果因为影院没有放完就没看到。
感受
这肯定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状况,甚至在我的记忆中,小学学校组织看电影的时候貌似就是这样了,所以至少十几年前影院就有了这个“传统”。如果说这是如今快节奏生活导致的,那么当年的电影市场还没有像现在这样膨胀,没有那么多的快餐电影,出现这种问题也是不应该的。
这个问题的根源肯定也不好说了,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,现在去问影院这么做的动机,他们肯定会扔给你一句“别的影院都这么做,我也这么做呗”。现在电影几乎完全沦为人们娱乐的消费品了,观众看电影也很少是为了”电影“,更多的是为了”看“,甚至看都是次要的,约妹子才是正事。观众的观影要求越來越低,所以像有看完片尾这种常人看来是”强迫症”行为的观众,影院才不会去照顾你呢。
相信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人去反映,但是人家是照顾绝大多数人的喜好,就算你去说效果也是微乎其微。这种做法不仅是不考虑影迷的感受,而且还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,因为我们买一张电影票的价值是一整部电影的时长,我们自然有权看完一整部时间的电影,不能因为多数人不看就不去放完那五分钟的片尾。不过现在这种说法貌似也失去了说服力,因为最近几年很多影院开始让观众提前入场,而且在正式放映之前加入了近五分钟的广告,这样就算拿时长来说事,人家也有自己的说法。当然,这只是根据我观察到的现象做的一种猜测。
我的经历
电影的片尾的确没有什么信息量,但是维护一部电影作品的完整是我们每一个观众都应该做的,片尾也是电影的一部分,片尾字幕的每一个名字都应该被列出来,因为他们都为了这部作品做出了贡献。我个人还是尽量去看完每一部电影的片尾,即使是英文或其他外语的电影,在看不懂字幕的情况下,我也是把片尾音乐听完才离开。
说到这种“强迫症”,也是不知不觉中养成的。我最开始“关注”电影应该是在2007年的《集结号》,当时比较小,这种拍摄手法看得眼花缭乱,不过印象很深,当时也刚接触互联网,就看了下电影的演职员,之后看电影也是这样。还有印象比较深的是2009年的《南京!南京!》,看完这么沉重的一部电影,在结尾字幕出现“陆川导演作品”的时候,我突然有了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,突然觉得创作者对于一部作品来讲是这么重要,而且是每一个人都这么重要。也是从那之后,我对电影的演职员表有了很大的兴趣,几乎每一部电影都会看,有时候看到了熟悉的名字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:“哦,居然是他(她)”。
人们太多只是看到演员们演出来的电影,却忘了幕后那么多人的付出,都是不容易的。
总结
电影本身是艺术作品,即使变成了消费品,它的本质也不应该被改变,更不应该被破坏。所以,不管你是不是影迷,请尊重一部电影。